潘玉荣,2018年至2022年本科就读于长治医学院传播学(健康传播)专业, 2022年参加西部计划,在那曲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服务负责健康宣传 2024年考上西藏自治区网信办,负责舆情监测。
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:
你们好!
当你们点开这封信,或许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对未来感到一丝迷茫与憧憬。是投身职场,是继续深造,还是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?今天,我想作为一名从西藏那片神圣土地服务归来,又步入事业编岗位的学姐,与你们分享我的一段特殊旅程。这段旅程,始于一个冲动的决定,却收获了一生受用的财富。
一、 西藏,那片让我“生根”的高原
至今,我仍能清晰地记起初到西藏时的震撼。那是一种混合着生理不适与精神升华的奇特体验。稀薄的空气让每一步都变得沉重,但湛蓝得不像话的天空、连绵的雪山、以及牧民脸上那抹质朴的高原红,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。
我服务的岗位是西藏那曲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。那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,甚至网络信号都时断时续。我的工作琐碎而具体:整理文件、协助组织活动、有时甚至要跟着干部下乡,在广袤的草场上,一家一户地了解情况。
起初,巨大的落差感曾让我深夜难眠。理想中“改变世界”的豪情,被日复一日的琐碎迅速消解。我一度怀疑,我的价值究竟在哪里?
转机发生在一个平凡的下午。我和一位驻村干部去一位老阿妈家走访。语言不通,我们只能靠手势和微笑交流。临走时,老阿妈紧紧拉着我的手,将一块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风干牛肉塞到我怀里,眼神里满是真诚与感激。那一刻,我忽然懂了。西部计划的意义,从来不是惊天动地,而是在于“在一起”。你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力量。你付出的每一点微小努力,都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虽小,却能漾开一圈圈温暖的涟漪。
在西藏的两年,我学会了“慢下来”。学会了在酥油茶的醇香里倾听故事,在跳锅庄的欢快中感受生命的热情。那片土地教会我的,不是如何更快地奔跑,而是如何更扎实地“生根”。它磨掉了我的书生气和浮躁,赋予了我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与坚韧的“地气”。这份“地气”,是我日后面对任何挑战时最坚实的底牌。

二、 转型,从“诗与远方”到“烟火人间”
服务期结束后,我选择了报考西藏的事业编。这并非是一种“退却”,而是将西部点燃的内心之火,以一种更持久、更稳定的方式延续下去。
很多人问我,从“诗与远方”的西藏,回到“烟火人间”的体制内,会不会有落差?我的回答是:有,但没有失落。因为这两种经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,那就是“服务”与“担当”。
在西藏,我不再需要去适应高原反应,但需要去适应不断更新的业务知识;我不再需要走很远的山路,但需要在一条条政策条文里“走”到最深处,为群众找到最便捷的路径。西藏的经历让我深刻地理解什么是“人民”,什么是“基层”。


三、 寄语:给正在选择的你们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,站在你们当下的年纪,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每一种纠结。因此,我想将我最深切的感悟分享给你们:
第一,请勇敢地走向“广阔天地”。 如果有机会,我极力推荐你们去参加一次像“西部计划”这样的基层服务。它不仅仅是一段简历上的光彩,更是一次灵魂的“淬火”。它会强行拓宽你生命的宽度,让你看到课本之外的、最真实的中国。在那里,你会真正理解“国情”二字的分量,会收获一群志同道合、生死可托的战友,更重要的是,你会找到一个更强大、更从容的自己。这份经历所赋予你的韧性、包容和格局,将是任何课堂都无法传授的宝贵财富。
第二,请重新定义“稳定”与“价值”。 不要将事业编或任何一份“稳定”的工作简单地视为安逸的避风港。真正的稳定,不是你站在哪里,而是无论站在哪里,都有扎根下去并能开花结果的能力。西藏告诉我,价值感并非总与轰轰烈烈相伴,它更常常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对细节的执着之中。无论你将来选择哪条路,都要努力在其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、独特的价值锚点。
第三,请相信“经历”本身就是答案。 你们不必为“选错路”而过度焦虑。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西藏的经历与我现在的工作,看似两条平行线,却在我的生命里交汇成了独特的坐标。高原教会我的坚韧,用于处理繁杂公务游刃有余;基层赋予我的共情,让我在服务群众时真诚温暖。每一种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展现出它独特的意义。你们要做的,就是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个选择,并全力以赴。
学弟学妹们,青春之所以美好,正因为它充满了无限可能。无论是选择奔赴西部的“大舞台”,还是扎根日常的“小岗位”,都请倾注你们全部的热情与智慧。
愿你们既能拥有“脚踏沃野,服务基层”的笃定,也能修炼“身在井隅,心向星光”的情怀。当你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的大潮,你们的每一步,都将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坚实足迹。
祝福你们,前程似锦,不负韶华!